國際雇傭兵已成大國戰爭爭端新工具
國際雇傭軍頻道:對于俄羅斯在克里米亞以及烏克蘭的一系列連環出擊,歐盟和美國似乎除了經濟制裁和口頭抗議之外,沒有更好的反擊手段。尤其烏克蘭新政權上臺后近乎崩潰的軍隊系統,讓美歐大感頭痛。不過最近一段網上出現的視頻卻顯示美歐在情急之下使用了一個歪招:派遣民間雇傭兵進入烏克蘭。網上至少有兩段錄像顯示,烏克蘭東部城市頓涅茨克出現了疑似美國黑水公司的雇傭兵。外界猜測美國雇傭兵或許已經進入當地。
惹麻煩犯眾怒
“黑水”改頭換面
在網絡出現的錄像中,有人沖著一群荷槍實彈的雇傭兵大喊“黑水”。然而事實上,這個曾經在伊拉克叱咤風云的私人防務公司,如今早已經改換門庭。只不過由于這個公司的名氣太大,因此很多老百姓在看到雇傭兵這一特殊群體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黑水”。
黑水公司的創始人埃里克·普林斯在大學畢業后曾加入著名的“海豹特種部隊”服役,并曾在海地、中東以及前南斯拉夫等地執行任務。20世紀90 年代,盡管美國海外駐軍的規模不斷減少, 但美軍在海外干涉行動卻日益增多, 為了擺脫兵力不足的困境, 美軍開始雇傭更多的私人保安公司來執行作戰任務, 這一變化讓普林斯嗅到了商機, 萌生了開辦私人保安公司的想法。1997年, 普林斯變賣了汽車零部件廠, 并用這筆資金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大迪斯莫爾沼澤購買了近600英畝土地,創辦了黑水保安公司并建立起了技術最先進的射擊和保安訓練營, 而“黑水”的名字就源于這片煤黑色的沼澤地。
2000年10月12日, 美國海軍“科爾”號導彈驅逐艦在也門被炸事件, 成為了黑水公司的歷史轉折點。美國海軍認為軍方的安保工作存在大漏洞, 因此最終選中了訓練設施齊全的黑水公司為其訓練海豹突擊隊員, 并將加強軍艦和人員安保工作的任務交給了黑水公司。“9·11”事件發生后, 黑水公司的事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然而“黑水”公司盛極一時的景象,卻掩蓋不了其管理的巨大漏洞和海外執法的濫用權力。僅自2005年以來“黑水”公司就與伊拉克近200起槍擊事件有干系。2007年9月16日,黑水警衛在保護美國務院的一隊車隊時,在巴格達街頭無故射殺17名伊拉克平民,制造了世界著名的尼森廣場屠殺事件。
犯了眾怒的“黑水”公司招了數不清的大小官司。在壓力之下,普林斯在2009 年2 月13 日宣布該集團改組為Xe安全集團,并且將原本視為黑水集團主力業務——貼身護衛和直接行動任務大幅減少,重新指定了新CEO。不過很快,普林斯在2009年末就又宣布全面退出Xe集團,并在2010年轉戰阿聯酋,成立“本能反應”公司。而Xe集團在2010年被新投資人收購,再次更名為“Academi”。不過新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仍然包括一些前軍政高層人員,其現任CEO就是一位美軍前準將。
外國雇傭軍
潛入烏克蘭
鑒于黑水公司的興衰,因此現在到底是哪國的雇傭兵在烏克蘭活動,還不好下斷言。但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是“黑水”這個已經消失的公司派出來的雇傭兵。俄羅斯外交人員已經開始認定有300名雇傭兵帶著軍用背包抵達基輔。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報道稱這些人來自格雷斯通有限公司。而俄羅斯之聲網站報道,這個公司的雇傭兵被稱為美國的秘密軍隊,專門承接非官方的軍事支援服務。
本周在俄被捕的一位曾參加烏克蘭示威的俄羅斯人更是爆出了一個猛料,他聲稱當時與烏克蘭警察發生沖突的人當中有很多是來自美國、德國、波蘭、土耳其的外國人。從曝光的錄像來看,當地正在示威的親俄民眾對這群雇傭兵的出現并不高興。他們一邊大喊著“黑水來了”,一邊大聲質問著這群“雇傭兵”:你們這些人究竟要向誰開槍?不過這群全副武裝的人,卻不發一言匆匆離去。
西方媒體并不認同俄羅斯的觀點。本來雇傭兵就是不太見得光的事,但是視頻里的“雇傭兵”反倒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大駕光臨。因此英國政策研究與開發學院的防務專家阿麥德認為,這些所謂“雇傭兵”是俄羅斯精心策劃的宣傳戰,其目的就是為俄羅斯軍事干涉烏克蘭局勢找到充足的借口。
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反咬一口,聲稱占領克里米亞兩座機場的也不是俄羅斯正規軍,而是俄羅斯版的“黑水公司雇傭兵”。西方媒體認為這些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雇傭兵,是來自于一個與俄羅斯內政部有合同的“Vnevedomstvenaya Okhrana”私人公司,而其直接聽命于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指揮。
“戰場黑水”無孔不入
盡管俄羅斯和西方媒體都在互相指責對方的雇傭兵在烏克蘭“攪渾水”,但我們可以合理猜測,在這場俄羅斯和西方爭奪烏克蘭的戰斗中,模糊而不具備官方身份的雇傭兵,已經成為雙方在不大打出手的情況下爭奪地區控制權的有力工具。盡管“黑水”早就沒有了,但雇傭兵這種“戰場黑水”可能早已在烏克蘭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了。
與過去的散兵游勇不同,現在雇傭兵是受雇于黑水這類私人軍事公司,多以軍事顧問、保安員、承包商的身份大量出現在各個戰場。尤其在反恐戰爭中,私人軍事公司得到了爆炸性的發展,甚至一度伊拉克的每5名外國軍人,就有一人是“雇傭兵身份”。然而過度的膨脹掩蓋不了私人軍事公司過度追求利潤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戰爭一旦被私有化,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是難以想象的。因此隨著反恐戰爭的逐漸落幕,私人軍事公司又再一次陷入低谷。
然而只要有大國的對外干涉存在,只要有大國利益的碰撞,私人軍事公司和雇傭兵就永遠不會寂寞。在這個戰爭已經成為“奢侈品”的時代,一些大國既不愿意放棄利益,又不敢直接軍事碰撞而造成難以收場的后果。在這種情況下,雇傭兵又再次受到青睞就不足為奇了。對于西方國家來說,雇傭兵以及私人軍事公司,已經成為對烏克蘭整體“策反”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俄羅斯媒體報道屬實的話,從烏克蘭首都基輔動亂一開始,外國雇傭兵就已經開始了煽風點火的行動。而在烏克蘭軍政陷入癱瘓的時候,這些雇傭兵甚至還要擔負起軍事顧問的角色,從而維持烏克蘭軍隊的基本運轉,而不至于一瀉千里。而對于俄羅斯來說,雇傭兵也能夠起到避免過度刺激西方的目的,從而讓俄羅斯的軍事介入顯得不那么咄咄逼人。
一言以蔽之,私人軍事服務業顛覆了傳統意義上國家是戰爭主體這一基本理念;同時傳統意義戰爭的嬗變又刺激私人軍事服務業的興起。
本文由深圳中州特衛保鏢公司摘自互聯網,如轉載請注明出:www.b4bw.com